新德里,聯想印度總經理阿瑪爾?巴布(Amar Babu)(右),在聯想Vibe X智能手機啟動儀式上與一位模特站在一起。
中國日報網3月9日電 (記者 蔡牧園)3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對于中國手機零件供應商來說,相對于被過剩產能困擾的國內市場,印度市場有更多的吸引力。
印度政府在2月發布的一項年度預算報告顯示,手機零件的進口關稅,如充電器、適配器、電池、聽筒和話筒等,從0增長到了29.44%,而手機印刷電路板的產品進口稅從0增長到了2%。從3月1日起,本地購買的手機零部件,如充電器和電池等,其消費稅率也從0增長到了2%。
顯然,此類政策表明了印度政府想要由本地生產手機零部件的希望。隨著進口稅率的改變,幾家電池供應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確認,他們很快將去印度考察開工廠的前景以拓展市場。
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電池生產商說,進口稅率的變化對于中國公司的本地化和貿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先到先得。你越早進入這個市場,你要面對的競爭就越少。”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的數據,移動手機供應鏈約有100家企業在印度已經建立了工廠,并忙于兼并與收購。供應鏈的遷移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為提升其制造業,印度政府一直在調整其貿易政策。深圳一家手機供應鏈管理公司的總經理黃漢州(音)說,印度政府在手機產業上有一個五年計劃,并正在吸引著技術較弱的技術驅動型零件供應商。當市場變得更加成熟,其政策就會吸引更多高科技產業。
“如果供應商在印度有工廠,那么進口稅只有1%。這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根據集邦科技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的數據,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7100萬部?!?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稱,對于中小型企業的中國供應商來說,深入印度的潛在市場給了他們一個機會離開本國市場以及其風險。
一位供應商告訴該報說,在印度建工廠仍有風險。他說需要考慮缺乏產業群以及本地發展的成本問題。
“印度市場是中國移動手機鏈供應商最后的機會。如果這個市場變得更加飽和,那么這一產業將只在幾個產業巨頭的手上。”
(譯者:余漻暢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