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電巨頭呼吁將企業業務重心由賣產品轉向創建用戶資源。圖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浙江烏鎮發表講話。烏鎮以全面覆蓋免費Wifi而著名。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中國日報網3月1日電 海爾集團在1月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通用電氣的家電資產。
張瑞敏領導下的通用電氣家電發展前景成為一個謎題。現年67歲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始終以創新的理念引領著海爾,例如建立開放的平臺打破傳統的企業結構,這樣員工可以用他們的想法和資源來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海爾集團裁掉了10000名中層管理者,旨在將自己變成創新的孵化器。
張瑞敏非常看重互聯網,建立了7個互聯網智能工廠。
全球各地的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與制造商溝通自己的喜好,來個性化制定自己喜愛的電器,例如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和熱水器等。
他們也可以見證從生產到裝載再到運輸的全過程。
張瑞敏表示,傳統企業應該將業務重心由賣產品轉向創建用戶資源,從而實現企業到用戶的“零距離”。
大約在宣布收購通用前一個月,張瑞敏與新華網分享了關于未來互聯網的看法,海爾的經營策略以及他所期待的外資并購。以下是經過編輯的采訪摘錄。
參加本屆互聯網大會,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是,我來了之后看到2000多位來賓,差不多一半是外國人。
這點使我感受到,在工業革命時中國落后了,但是這次互聯網革命,中國抓住了時機。
而且照現在的勢頭,中國很可能成為引領者,這對我來講是觸動最大,也是非常感動的。
您最關注哪一領域的議題?
如果說哪個領域是我最關心的,我是搞工業的,特別是傳統工業怎么互聯網化,這是我最關心的議題。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開幕式的講話當中,您最感興趣的是哪方面?
我個人感覺,習主席講話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共建;二是共治;三是共享。
互聯互通誰也不能單獨做起來,所有的問題不能說光怨別人,需要大家共同來治理;最后,網絡經濟產生的成果應該大家共享,誰也不可能獨享。所以,習主席的講話是超越了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站在全球的視角來看問題。
這對于我們今后互聯網時代的轉型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
海爾現在經歷創新,將從制造企業轉變為開放的創業平臺。您能說一下海爾的互聯網思維是怎樣的?
簡單地說,現在互聯網時代對企業來說就是徹底的顛覆,對于海爾也是如此。
海爾已經將中間管理層大約一萬多人都去掉了,使原來的金字塔式企業結構變成網絡化的結構,打破邊際,每一個創業團隊、每一個人都可以和全社會的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
在我們理想的創業系統中,企業將成為一個孵化器,給員工提供創業服務,而管理人員會成為這個平臺的主人,為初始創業和企業家提供支持,最終成為微型企業的股東。
員工轉變為創客,進行創業,最終實現企業無邊際發展。
你曾說過企業“不觸網就會死”這樣一個理念,請問海爾的戰略是什么?
海爾原來是有邊界的,過去做電器,白色家電,例如冰箱、空調和洗衣機等。
如果沒有互聯網,就是不斷提高產量、不斷擴大銷售范圍,可以在全球都開設海爾的工廠。但是,這樣做現在不行。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在創業,不一定要做電器一做到底,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
比如海爾現在做智慧烤箱,吸引大批用戶,用戶群繼而聚合在一起探討食品。
下一步就可以發展食品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這就產生了融合效應。
海爾賣的不是產品,是要得到用戶。互聯網時代,不能輕易給一個企業貼上一個標簽,海爾就是做用戶體驗的,做用戶需求的。
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從賣產品轉變為創造用戶資源。
所以,我認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傳統企業重顧客,互聯網企業重用戶。
顧客是什么呢?顧客是一次性交易的終點,簡單說就是你給我錢,我給你產品,咱倆沒關系了。
但是用戶是一個交互的結點,全程都有他的參與,這是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最大的不同。
張總,在您看來,未來十年互聯網發展趨勢是怎么樣的?未來什么產業最具前景?
我個人理解,就是怎么樣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現在全球互聯網一共有三類平臺。
第一類是聚合平臺,如交易平臺,電商就是交易平臺,發展得非常快;第二類是社交平臺,就像臉譜這類,在上面進行網絡社交活動;第三類是移動平臺,就是像物流這類體系。
但是這三類平臺都缺少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定制化,即如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所以我認為下一個風口一定是定制平臺的競爭。將來定制化應該是不依靠實體店和電商,和用戶徹底零距離。這體現了互聯網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無縫連接。現在大家都朝這個方向發展。
另外就是像美國的杰里米·里夫金先生所說的,現在是共享經濟。
由用戶個性化定制,最后走向共享經濟。我認為這可能是未來十年互聯網發展的大方向。
在互聯網時代,日本很多老牌傳統家電企業日漸衰落了,海爾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你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日本企業原來是我們的老師,特別是家電行業,我們就是以日本為師才起家的。
但現在,日本的企業如索尼、松下都是長時間巨額虧損。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和用戶之間的距離非常大。
2011年,海爾兼并了日本三洋白電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業務。海爾兼并三洋白電之后,與他們充分溝通,傳遞一個理念,那就是所有人都要共同為市場負責,創造的效益要大家共享。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日本企業員工非常努力,企業非常優秀,但是他們不具備互聯網時代所要求的必要素質,那就是三個字:零距離。
另外,互聯網時代,企業流程要做出改變,從原來的串聯變成并聯。
互聯網時代的并聯,就是要求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創造用戶需求。
所以,傳統時代的制造是瀑布式的制造,就像瀑布一樣,跌到最后什么都沒了,而且整個過程不可逆。但互聯網時代的制作要求的是疊代式的,人群聚在一起,不停的改變、提高。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編譯:張昕昕 編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