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省一處核電站建設工地內,一名工人正使用步話機與起重機手交流。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中國日報1月25日電(記者 呂暢)2015年,中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發展核能產業,這說明了兩個關鍵問題:首先,中國能源結構正堅定不移地向清潔能源轉變;同時,中國也在兌現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具有氣候意識的經濟大國,并在未來的數十年內成為全球核能領域的領頭羊。
2015年,多達6個核反應堆投入運營,有8個核反應堆建設項目獲有關部門批準。
核技術出口方面,2015年11月,中國與阿根廷簽署價值60億美元的核電站建設項目,這將是南美國家建立的第四座核電站。此外,中國的核技術也可能應用于英國三座核電站的建設。
上周,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簽署協議,將在中東國家研發國產第四代核技術。
有專家稱,中國核技術之所以在全球核電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因為中國重視技術創新、安全性以及廣泛使用性。
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強調專注核能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目前,運行中的核反應堆有28個,裝機容量為25.5千兆瓦。未來,在建的及獲批的核電站將增加產能總計30千兆瓦。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表示,根據目前的計劃,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核電站市場,但是,核電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保證核能的安全性,提高中國核技術在世界市場的份額。
徐玉明說道:“核能項目實施的速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按照新的五年計劃,我們應該把核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既要發展國內核能應用技術,又要促進核技術出口。”
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中國暫停批準新建核反應堆,并檢查現有核能設備的安全性,安全第一成為核電發展的首要戰略。
2015年3月,遼寧紅沿河核電5、6號機組獲準開工,這是四年來首個獲批的核電項目。
此后,中國開始不斷提高核電站的發電量,清潔充足的能源將助力經濟的高速發展。
(編譯:史敏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