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1月23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習近平主席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握手。圖片來源:新華 |
中國日報1月25日電 (記者 邢志剛、張隕壁)經受三十年國際制裁后,伊朗經濟大受打擊。在幫助伊朗重振經濟層面,中國身負重望。
1月23日在德黑蘭舉行的會談中,習近平主席和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同意將雙方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伊朗是習近平出訪中東三國的最后一站,24日習近平主席返回北京。這是中國領導人14年來首次訪問伊朗。
1月23日的會談結束后,雙方就產能、礦產和投資合作簽訂了備忘錄,同時就聯合構建“一帶一路”倡議達成共識。“一帶一路”是跨越歐亞大陸的戰略提議,旨在促進貿易和互聯互通。
會議文件還涵蓋了金融、通信、文化、科技和氣候變化等方面。
習近平表示,自絲綢之路開始兩國保持了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與真誠合作。他說中國希望伊朗核協議《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能平穩實施。
魯哈尼表示,習近平主席是伊朗核協議行動計劃實施后首位到訪伊朗的外國領導人,這正“反映出”雙方關系的友好程度。“伊朗非常重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我們也牢記著中國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他說。
伊朗的制裁解除后,北京大學中東研究教授吳冰冰就預測“中東將涌現大批經濟需求。”他說:“伊朗現在需要全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它需要恢復原油生產能力。但它在能源領域,包括天然氣領域還缺少投資。”
德黑蘭簽訂的協議將“幫助伊朗重建能源領域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推動伊朗出口。”吳教授說。
兩國領導人在德黑蘭會談之后發表了聯合聲明,稱中國和伊朗同意兩國外長間建立年度會談機制。
聲明還稱中國支持伊朗申請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國身份。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于2001年,擁有六個正式成員國,分別是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伊朗是上海合作組織六個觀察成員國之一。
中國駐伊朗大使龐森說,伊朗是“一帶一路”路線上的重要樞紐,靠近重要航道霍爾木茲海峽和海灣地區最大港口之一阿巴斯港。中國前駐伊朗大使,現中國國際研究院研究員華黎明說伊朗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非常積極的回應”,兩國關系自1971年建交以來也“經受住了考驗”。
很多中國企業“已在伊朗投資運行了很多年”,為兩國合作打下了基礎,他說。
中國已連續七年成為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并且是伊朗最大的原油市場。2014年雙邊年貿易額達到518億美元,創造了新紀錄。
(譯者:張彤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