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占全球網上交易的40%。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獨立的技術監測公司)發布的報道顯示:2019年,中國的網上交易額將會達到1萬億美元。
然而,網上交易額的攀升在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包括一個正在逐漸惡化的威脅——外來物種日漸上漲的入侵,成為我們國家生態環境完整面臨的最大挑戰。
每年,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進入我們的國家。一些通過空運,一些通過貨運,然而越來越多的物種正在通過不正當地在線交易被攜帶入境,它們強占本地物種的棲息地,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徹底摧毀本地物種,引發了一系列經濟損失和大面積環境破壞。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共有544個外來入侵物種,其中50個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具威脅的物種。每年,它們的出現將會導致574億元(87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加強監管
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日漸緊迫,新的指導方針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出臺,旨在加強監管跨境電子商務。2015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監察局和檢疫局發布新的指導方針,包括要求各級監察和檢疫機構簽署一系列在線商店文件,為造成潛在威脅的產品建立一個追蹤系統等一系列措施。
“外來物種的入侵正在加速。在過去,我們每10年才發現1至2個外來物種,但是,在剛剛過去的這10年,每1年會出現1至2個外來物種,”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劉萬學在接受《蘭州晨報》采訪時表示。
行政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海關人員從5788個不同的物種中攔截并拒收了98萬個有害外來生物。監察和檢疫局攔截了一系列跨境運輸,這些運輸囊括了各式各樣的外來物種,包括甲殼蟲、蝎子、蜥蜴和蛇。通過在線購買,它們大部分被國內買家買做寵物。
5月,廈門海關從來自香港的運輸中檢測出4只箭毒蛙。據當地媒體報道:每只箭毒蛙可以產生足夠殺死2萬只老鼠的毒液。
7月,南寧海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80只分屬6個不同物種的蟑螂,它們來自一個在線寵物商店,大約8元(1.22美元)一只。
11月,北京海關從來自德國的玻璃試管運輸中發現992只外來螞蟻。這些試管中包含了一定的糖分和水分,可以確保這些螞蟻在這次旅途中存活。
“外來物種通過對外貿易、運輸工具、包裹和郵寄等形式入侵,”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疫監管處處長黃宏輝表示。
“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并給監管檢疫進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黃宏輝表示。
2015年,中國很多海關建立了一份黑名單,這份黑名單包含非法運輸外來物種的詳細信息,包括姓名、寄件人地址和收件人地址。未來,所有涉及黑名單中的名字的交易都將經受更加詳細的審查。
“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通過加強宣揚外來物種帶來的潛在威脅來提高公眾意識,”黃宏輝表示。
在很多情況下,買家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新“寵物”帶來的潛在生態威脅。如果買家沒有牢固地將它們關在籠中或容器中,這些闖入者就會突破束縛,而且又沒有捕食者,這就意味著它們的繁衍速度大大快于本地物種,對本地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