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日韓政府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一項“協議”。如今慰安婦們多已年逾九旬,然而促使這項協議達成的卻并不是她們的日益衰老。
達成協議的契機與中國有關。9月3日北京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暨二戰結束70周年進行閱兵,大展國力。美國戰略家們對此頗為緊張,關注密切。
在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中,日韓合作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慰安婦問題一直是日韓兩國關系中難以愈合的傷痕。此次閱兵韓國總統樸槿惠出席,韓國成為美國主要盟友中唯一出席的國家,使得華盛頓方面關于促使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的愿望更加強烈。
周一首爾新聞發布會上,日本外交部長岸田文雄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致歉前慰安婦,東京也會支付10億日元(830萬美元),資助韓國成立幸存者援助基金。
但日本并不打算要承擔法律責任、進行政府補償或賠款。資金將冠以“人道主義”名義由政府支持的基金會支付。如此冠名是為安撫日本右翼勢力的被迫之舉,右翼分子一直拒絕承認慰安婦行為。
岸田說,日本認為這十億日元不是賠償,而是“一個為受害者提供康復援助,緩和傷痛記憶的項目。”
他說這個項目包括向慰安婦們提供醫療服務,健康檢查和其他幫助。
但即使是10億日元的金額也相當微不足道。東京即將舉辦的2020年夏季奧運會僅預算就在3000億日元。而據日本媒體報道,實際花費可能是預算的四五倍。
岸田堅稱,兩國間的賠償已由1965年恢復邦交條約確定,日本已向韓國支付了8億美金的經濟援助和貸款。
目前這筆資金連命名都尚未確定,東京傾向于“補償”而首爾想用“賠款”。
如果這筆資金未被清晰界定為賠款,日本政府便可向國內右翼分子宣稱這是因1965年條約疏漏而支付的人道主義援助。
這筆資金也并全新成立,部分源于如今已解散的亞洲女子基金。1995-2007年間東京人民自發成立該組織募集私人捐款,政府在這件事上也未有絲毫作為。
能使這些女人們安度晚年的任何舉措都值得歡迎,但這并不是,也從來不是錢的問題。滔天的罪惡已經鑄成,但這些事實卻并未被完全承認。
(譯者:張彤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