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舉辦的工業博覽會上一位女士正在檢查一個由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設計的機器人。
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美國公司仍然堅信中國市場會繼續擴張。
明年開始,中國將實施經濟發展第13個“五年計劃”,預期經濟年均增速6.5%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官方將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在經濟增長 “新常態” 階段, 經濟發展增速將從原先的10%放緩到6%左右,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服務業、國內需求(主要是國內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
第二,實現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經濟發展目標,需要解決鋼鐵、水泥、汽車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這也就需要發展清潔能源工業和高科技產業。
第三,中國政府實施的人民幣貶值、擴大貨幣供給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將終止,反之將會推行財政支持基礎設施投資及特種行業企業稅收優惠,即所謂的供應經濟學政策的改革。
第四,外部環境中,通過擴大貨幣供給促使美元貶值的政策也將終止,與此同時,美聯儲將提高利率。 此舉也將使很多新興經濟體(曾經的中國商品進口國)的經濟增長遇冷。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放緩也意味著很多依賴中國進口其初級產品發展的新興經濟體的外匯減少,同時也將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
盡管挑戰重重,中國依然信心滿滿。首先,在困難與挑戰面前,中國依然會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將“一帶一路” 的倡議變成現實,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全面運營。
這些舉措將激發海外基建熱潮,從而惠及中國企業,刺激中國商品出口。國內方面,城市化的推進將開始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戶口” 制度限制的放松將使很多進城務工人員獲得正式的城市居民身份,使其可在城市中安居樂業,享受城市居民福利。
與此同時,“二胎” 政策的放開也將帶動國內消費,刺激房地產回暖,增加勞動力供給。 其次,中國將繼續開放經濟、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并通過這種方式,引進國外企業,增加競爭。尤其是不盈利的國有企業應精簡業務,帶頭減少國家財政負擔。中國人出國購物顯示出中國人對物美價廉的國外產品需求高漲,這同樣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譯者:劉麗麗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