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訊 2015年可謂是中國樓市的政策年,從央行五次降息到二三線城市取消限購,從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到戶籍改革掛鉤去庫存,中央對房地產管理釋放出更多寬松的信號。這一年,在持續的政策利好下,房貸利率創十年最低,百萬房貸1年可少還8480元;深圳房價一路跳漲,大多不到90平方米的房子一躍成為名義上的豪宅;開發商涌入一線城市搶地,出讓金已達4992.16億元。但對大多數三四線城市而言,去庫存的壓力依然明顯,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這一年也是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和互聯網創新的元年,房企進一步加深與互聯網的合作,同時自去年起席卷行業的高管離職潮依然在繼續。就在即將進入2015年尾聲的時候,萬科股權之爭勇奪頭條,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如今2016年將至,展望未來,每一個樓市動向都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華銀集團副總經理王玉玲
在此背景下中國日報網房產發起“2016百位地產名人看樓市”活動,在經濟的下行壓力下,一線城市樓市市場火熱,二三線城市面臨去庫存重任,盡管各地有不同形式的刺激政策出臺,但整體依然呈低迷的不樂觀狀態。2015年即將結束,2016年房地產將何去何從?帶著種種疑問我們采訪了華銀集團副總經理王玉玲女士。
京津冀“第一圈層”城市迅速崛起
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將是產業細分、房地產依托城市產業蓬勃發展的開局之年,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度推進的背景下,像北三縣、涿州、固安、淶水等京津冀“第一圈層”的城市會迅速崛起。
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了“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城市發展空間布局,今年12月份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將打造“四縱四橫一環”的交通體系,一環也就是北京大七環,通過高速和城際交通線,將永清、東三縣、廊坊、涿州、固安、淶水等城市連接起來,形成京津冀“第一圈層”。
北京和河北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都明確地規劃了第一圈層城市的發展定位,河北就將廊坊和保定定位為京南實驗區。不管是政策還是交通,都在重點向“第一圈層”傾斜。所以2016年,隨著政策落地、產業轉移全面展開,交通線路動工建設,“第一圈層”會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那么從價格的角度看,“第一圈層”中的東三縣早就超過萬元時代,廊坊、固安這些地方也是勢頭正勁,相對來說,淶水還是一塊價值洼地。
配套健全、金融扶持帶動京津冀發展
從區域價值來說的話,區域的交通條件、產業支撐、持續發展的能力等都是影響價值升值的因素。整個京津冀“第一圈層”的很多節點性城市,因為臨近甚至接壤北京,各自都擁有自己的交通動脈、城際鐵路,發展也有各自的特點。就拿淶水來說,區域擁有京昆高速這條南北方向的交通大動脈,淶水產業新城的住宅功能板塊華銀城就位于京昆高速進北京的第一站,另外區域還被大七環南段的張涿和廊涿高速以及張石高速穿過,總共有9個出口,交通優勢很明顯。而且京石城際鐵路、環北京城際鐵路都考慮在淶水建設城鐵站。而且比較來看,淶水的環境條件遙遙領先于“第一圈層”,北京的五大水系之一拒馬河穿過淶水全境,區域內還有很多國家級的景區和濕地。那么綜合來看,像淶水這樣的價值洼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動下,很快就會成長起來。
從金融的角度,我還是從京津冀協同和金融環境兩個角度去講。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金融政策方面也制定了很多具體措施來支持,幾大銀行也都在準備成立專項的京津冀服務。所以說未來的京津冀會獲得源源不斷的投資和金融支持。而整個的金融環境呢,我覺得現在正是國家逐漸放開民間金融、鼓勵普惠金融發展的時候。這對于房企融資、甚至將房產和金融相結合,都是非常利好的。(房產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