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1月14日,一位少女在白宮外手舉法國國旗為巴黎恐襲遇難者守夜。 |
11月13日的巴黎恐襲致129人死亡,至少350人受傷,再激烈的譴責都不為過。
在全世界為法國人默哀的時候,國際社會應更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共抗恐怖主義。
這是巴黎今年遭受的第二起恐怖襲擊。第一起恐襲發生在1月7日,在《沙爾利周刊》(Charlie Hebdo)的辦公室,有12人喪生。巴黎遭受的第二次恐襲是自二戰以來,在法國發生的最嚴重的暴力事件。
中國對巴黎恐襲遇難者的家庭表示深切哀悼,支持法國總統奧朗德的“鐵血”反恐誓言,與國際社會一道譴責伊斯蘭國(IS)對無辜居民的殘忍屠殺。
正如人們所擔心的那樣,IS組織支持者在14日通過網絡宣布,此次巴黎恐襲是占據大片敘利亞和伊拉克土地的IS組織做的。盡管國際社會采取措施要消滅IS組織,但這個恐怖組織仍能在其影響范圍外策劃發動恐怖襲擊。這令人憤怒。
IS組織的行事極為殘忍,還能在出奇不意時間地點發動襲擊,因此,恐襲風險較高的國家應高度重視安全問題。法國有大量的穆斯林移民,多來自北非;此外,法國還是美國領導的同盟國成員,2014年9月以來多次空襲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對IS的目標。
除去報復之外,IS發動恐襲的動機還有可能是想在人們心中播下恐懼的種子,向擁護者展現其強大的“實力”。但IS注定會失敗,因為血的教訓只會使正義的人們更加強大,因為他們知道對恐怖分子的仁慈就是對人類的殘忍。
巴黎恐怖襲擊是對法國及其它歐盟各國赤裸裸的警告,要求這些國家應全力以赴,修復安全漏洞,抓捕所有的恐怖分子。《沙爾利周刊》恐襲事件后,媒體報道稱,與不同的“圣戰”組織有關聯的法國市民高達1100人,而IS等恐怖組織一直都利用地下網絡和社交媒體散布極端思想,招募年輕成員。
最近幾個月,有人告誡稱,外來的恐怖分子很有可能是以中東和北非難民的身份作為掩護進入歐洲的。如果真是這樣,法國要想根除潛在危機就更是難上加難。
巴黎恐怖襲擊很有可能會讓歐洲在應對現有的難民危機上陷入兩難境地。歐盟成員國在為難民提供住所和食物上壓力重重,而巴黎恐怖襲擊很有可能會削弱一些國家的決心,讓他們放棄庇護難民,不再接收難民。
波蘭明確要求在接收歐盟配額系統劃分的難民份額前得到安全保證,并表示,此次大屠殺讓歐盟的整個移民政策都受到了質疑。
巴黎今年發生的兩起恐怖襲擊事件以及歐洲的移民危機都是中東動蕩,尤其是敘利亞危機的余波造成的。因此,巴黎恐怖襲擊的最大教訓就是各國應達成一致,更緊密的進行合作,共同根除恐怖分子,尤其是IS組織。
國際社會應加強打擊IS組織的力度,采取更多措施凈化那片哺育恐怖分子的土地。已采取軍事行動對抗IS組織的國家,特別是美國,應與各個愿意抗擊恐怖主義的力量攜手合作。
關于作者:
王慧, 中國日報高級編輯
(譯者:許楠楠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