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密翼龍藝術復原圖 |
中國日報11月4日電(記者 程盈琪)3日,新疆哈密行署宣布將建設我國第一個翼龍博物館,將展示之前在哈密地區發現的翼龍化石。
當天,哈密行署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參加了翼龍專題展開展儀式,展期約為兩到三個月。
此次展出的一部分翼龍化石和翼龍蛋是在距離哈密南100公里的地方出土的,據專家介紹,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帶領的考察隊在哈密發現了翼龍化石,并從2005年起對哈密地區展開考察。汪筱林介紹說:“由于翼龍的骨骼脆弱不易保存,因此很少有完整的化石幫助我們重現翼龍”。
哈密地區是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三維保存翼龍蛋和雄、雌頭骨化石的遺址。
在開展儀式上,當地政府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保護和推進翼龍遺址建設。
該協議規定,中科院古脊椎所將積極探索和挽救該地區的翼龍化石、恐龍化石和其他古生物化石,幫助當地政府建立樣品制備實驗室,共同建設中國第一所翼龍博物館。
翼龍與恐龍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時期。大約在1.2億年以前,恐龍統治陸地,翼龍統治天空。翼龍是世界上第一種具備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7000萬年后的鳥也是翼龍進化來的。
巴西國家博物館與里約熱內盧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亞力山大·凱爾納(Alexander Kellner)說,哈密發現的翼龍化石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
他在給中國日報的郵件中寫道:“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翼龍的身體發育變化,我們稱為個體發育演變。哈密的翼龍化石甚至可以讓我們研究兩性不同的形態變化——雄性和雌性的頭飾不同,雄性的頭飾更大,前上頜骨脊更突出。”
中國古生物學家和中科院古脊椎所主任周忠和說,當地政府與中科院古脊椎所應從兩個方面保護這一地區。
他說。“首先,因為“魔鬼城”即翼龍遺址已經成為旅游點,那我們應防止化石被偷。其次,我們必須對已經暴露在外的化石進行搶救性挖掘。”
(譯者:張卉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