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3
成交結構發生改變
據亞豪機構統計顯示,2015年1-9月,北京僅供應了27宗住宅性質用地,累計供應278.62公頃,創自2006年以來近10年新低。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供地量減少的直接后果是地價高企,土地成本的倒逼,北京將因此高端項目遍地。
某房企負責人坦言,在純商品房市場高端化之下,在售的高端項目和新近的高價地塊項目早已不是面向主流改善人群了。主流改善人群未來只能去買二手房或自住商品房,純新房是賣給高端改善人群的。因此,未來北京的新建商品房市場一定是供應量、成交量持續下降,售價不斷攀升的趨勢。熱點項目會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一些多年賣不動、賣不好的項目依然會門庭冷落。
□延伸
淡季不淡將成房企常態
“金九銀十”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在時間上,9月份和10月份秋高氣爽,開始進入秋天,這段時間,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國慶節會如約而至。因此,有很多中國人會選擇在“金九銀十”這個時間置業,很多樓盤都會選在9、10月開盤,所以這兩個月的消費額會明顯高于其他月份,這就是常說的“金九銀十”現象。
從近幾年樓市成交數據可以看出,“金九銀十”的情況在2008年的時候比較明顯,到了2011年、2013年,9、10月的銷量與上半年的銷售高峰相比,差距很小。特別是2010年以后,9、10月銷量猛增的情況已不再出現。
“從這些年房地產市場情況看,所謂的‘金九銀十’更像一個媒體語言,而非實際成交情況。”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地產銷售將進入常態化的發展趨勢。房企不可能像往常一樣只強力主攻“金九銀十”,而是在每個季度都會推出相應的促銷活動,比如說每年年底和來年年初,來拉動房地產的銷售額的提升。今年的淡季不淡,旺季也未出現明顯的全面政策刺激,7-8月樓市成交處于高位,這導致環比數據前值較高,而9月又因為小長假,以及8月末的單雙號影響了簽約后延。
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表示,從2011-2014年,在樓市限購政策背景下,逐年分析7-10月的樓市成交量及成交價格會發現,無法用數據證明“金九銀十”期間市場高企。老百姓若想看清住宅市場走勢,應該考慮把自住房入市成交扣除后,不受干擾的需求交易是怎樣的。消費者認清市場形勢后,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被某種噱頭或假象所左右。(記者桂瑰 邢飛)